您现在的位置: 讴歌 > 讴歌用途 > 正文 > 正文

本田将推CRV新版本,首款插电式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4/7 14:24:54
江苏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8638.html

编译/张鸥

编辑/张霖郁

设计/赵昊然

来源/TechCrunch,路透社

11月30日,本田公司宣布将于年在最畅销的CR-V基础上推出一款燃料电池电动车,使用氢气和氧气来产生电力,为车辆提供动力。

这个新版本将在美国俄亥俄州马里斯维尔的性能制造中心(PMC)生产,作为该公司到年实现完全电动化、年实现碳中和战略的一部分。

氢气动力系统的可行性一直是汽车行业不断争论的话题。

本田公司社长三部敏宏(ToshihiroMibe)在年初谈及氢气作为燃料的汽车时,表示本田在十年前就研究了这项技术的潜力,认为它“不可行”。只不过,该公司很显然并没有放弃这种化学元素,氢燃料电池电动车仍然是它未来零排放战略的关键部分。

在官宣新产品的同时,本田也预告了HondaSensing和HondaSensingElite高级安全和驾驶员辅助系统的扩展计划。

改进后的Sensing系统预计在本十年的后半期开始面向各个主要市场逐步推出。

本田CR-V

首款“插电式”燃料动力车

本田称,基于CR-V的新燃料动力车型也标志着北美即将迎来第一款将插电功能和燃料技术相结合的量产车。它使驾驶员能够为车载电池充电,在城市周围进行短途驾驶,并在较长的行程中灵活地进行快速加氢。

这款燃料电池车从里到外都与标准的CR-V一样,除了一些小的视觉差异,如徽章、装饰,以及可能不同的头灯和尾灯。关于新动力系统的信息不多,本田将在未来发布更多细节。

被选中的俄亥俄州工厂专门生产讴歌NSX超级跑车等小批量车辆。美国本田公司的汽车规划与战略部副总裁加里·罗宾逊(GaryRobinson)说:“随着我们加快在美国生产本田纯电动汽车的计划,我们也将在那里开始小批量生产燃料电池电动车,以进一步探索其作为可持续交通未来组成部分的巨大潜力。”

届时,这款“插电式”燃料动力版本CR-V将加入丰田Mirai和现代Nexo,成为在美国销售的仅有的氢能动力车型。

年4月,本田公布了自己的可持续产品计划。北美销售电动汽车的关键指标包括,到年使电池动力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组成汽车销售的40%,然后开启进阶模式,到年为80%,最终到年达成%。

在面对长距离旅程时,燃料电池拥有比锂离子电池更加持久的优势,它们可以在三到四分钟内补充燃料,续航里程也更远。然而,这项技术还没有准备好大规模采用。美国的公共加氢站集中在加州,而且供应量比电动汽车充电器少得多。

两大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和丰田在过去20年里一直在开发燃料电池技术。

丰田的Mirai中型轿车正进入第二代,可惜命运不济,自年首次亮相到年,在北美的总销量刚刚超过1万辆。本田则在年面向日本和美国同时推出了限量燃料电池车FCXClarity,随后在年停产。此外,本田已经在加州的加氢网络中投资了多万美元。

其他车企也纷纷将氢气纳入他们实现碳中和的战略。

宝马和丰田在今年8月表示,年前后,他们将联手生产氢燃料电池动力车。到年,博世公司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超过10亿美元来开发燃料电池技术,包括在其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为商用卡车建造燃料电池,投资额超过2亿美元。

安全愿景

本田在年4月发布的全球愿景中,除了碳中和的最终目标,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安全指标——到年争取将本田摩托车和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交通死亡事故归零。

该公司正在为Sensing和SensingElite驾驶辅助系统增加一系列新功能,旨在使该系统的L3自动驾驶能力能够在年前后,在车主合法时速驾驶时发挥作用。

本田表示,目前道路上有近万辆汽车配备了Sensing和AcuraWatch(Sensing讴歌版本的名称)。

从年开始,在中国市场配置的下一代Sensing系统将采用新的技术,通过准确检测发生在司机和车辆周围的异常情况,降低碰撞可能性,从而进一步减轻驾驶员的负担。

随后,这些新技术会登陆美国。到年,新一代Sensing将成为美国所有新本田和讴歌车型的标准配置。

下一代SensingElite技术将使用人工智能完成免提驾驶、自动停车以及将汽车从家庭车库中取出等任务。本田没有给出升级版SensingElite的发布细节,但表示,人工智能会不断成长,并从经验中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进。

年3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发布会上,本田展示了配备L3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新Legend轿车。(图源:IsseiKato/路透社)

年3月,本田推出了L3自动驾驶技术。

在高速公路上运行的时候,本田的L3“交通拥堵试点”(TrafficJamPilot)系统可以在速度低于每小时30公里时启动,在速度回升到每小时50公里之前保持运行。

本田工程师四灶真人(MahitoShikama)表示:“相信我们可以通过追求L3技术来帮助减少事故,使搭载这一系统的车辆避免相撞。”

他并没有透露本田还需要多久会开始大规模生产L3自动驾驶汽车。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年推出了采用L3自动驾驶技术的Legend轿车,产量被限制在辆。

在众多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业内竞争对手中,梅赛德斯-奔驰在年底获得了德国KBA汽车监督机构对其L3驾驶系统的批准。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ugea.com/ogyt/34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讴歌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