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白
作者:苏咏梅
太白最出色的季节,非夏天莫属了。
太白的夏是丰满的,生动的,不经意间,就让人动了情。
从孟夏的青秀到季夏的浓郁,林野逐渐趋于幽深,草木枝叶里的水分处于饱和,稍纵即落的样子。满眼的绿意呈现出一种过分的,不加节制的旺盛,这样,那些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就越聚越多,这是大自然赐予太白的奢侈品。
对于一个在太白住惯的人,最是骄傲这里的夏天。在暑夏,我常常对亲友发出邀约,来太白纳凉吧。
山外的夏天常常热情似火。但阳气太盛,往往易伤津耗气。太白的夏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天空闲云信步,阳光不温不火,小城温润如玉,这就让人很舒畅。
常常感慨,亏得有这么个地方呀。打小个长得快,但体质羸弱,老家的夏天又很是炎热,时常打不起精神,没胃口吃饭,老人们说这是“溜夏”。母亲曾说,三伏天的我就像根“蔫黄瓜”。常常是一个夏天下来,脸色灰黄,身体困倦。命里有缘,他年以后,清凉的太白接纳了我,让孱弱的我在此安身,不再受酷夏侵袭,单就这,我都得感激这个厚道的地方。
在夏日,每一个清晨都是在鸟儿的问候声中开始的。我不知道这些鸟儿的名字,它们的声音很清脆,但又不刺耳,这样的陪伴,已经很多年了。
我的小居,与翠矶山脉脉相望,它们之间只隔了一条后庄河。很少上翠矶山,但我喜欢仰望。看山的时候,心中就有了依靠,有了着落。夏天的早晨,山上时常会传来阵阵“哎”……“哦”……的喊山声,那声音是原始的,没有丝毫的设置,那是攀登者的喜悦和冲动,那些早起的人,定是看到云海了。顷刻之间,翠矶云海的丝滑和浩荡,仿若扑面而来,我也就成了那仙境中的女子。
楼前小园落里乐声响起,低头间,有人在那里抚琴弄乐。“悠悠岁月……好人一生平安”。一座小城,有山有水,有音有乐,低头或者仰望,满眼都是风景,都是一种妥帖的享受。
如此,这是不是一个理想之境地?
小城本就宁静,夜晚就格外的静。即使在夏夜,十点之后,几条街道也会迅速归于安静。是小城特有的清凉,成全的这种安静。这种安静不是孤寂的,而是一种极其安然的状态。太白的夏夜,会让人完全慢下来,停下来。熄灯躺卧时,隔着窗也能看见星星,看久了,它们也就成了我的伴侣。
如此闲适的夜晚,男人就很适合读读汪曾祺。那个可爱的老头,他所钟爱的一食一菜,一草一木,值得你细细品味。你也可以跟着老舍在北平城遛遛湾,听他讲讲老北京。有时你会呵呵一笑,那北京城的瓦舍街巷,怎么还有几分我们小小太白的影子呢。方寸之间,醍醐灌顶,先生的从容与幽默,都是人生的大智慧呀。
女人,大多喜欢归置一下白天的倦意,然后安顿安顿小家,收拾一下明早的饭食,也挺好。小城里也有这么一群可可爱爱的女人,她们喜欢林徽因,钟情杨绛,也读迟子建……她们特别稀罕文字,躬身阅览,伏案运笔,做些与文化沾边的事情,绝对没有人会笑话她们附庸风雅。
我认识的一位乡兄,一塌糊涂地爱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执拗地坚守着。这种情绪,已经恒长成一种精神。他,就是要端出珠玉锦绣的太白给你们看看的。
如此,这算不算是一个文艺的小城?
有一天发现,我在这个小城里第一次穿长裙的样子,第一次穿皮靴的样子,第一次穿一件长及脚踝的羽绒服的样子,竟都被丫头记录在她的文字里。丫头说,妈妈追求美的样子,是那样的可爱而小心翼翼,甚至有些迟钝。
是的,我很迟钝。对于事物的认知,我总是有一种超乎常人的钝感。
在心里写下“太白”这两个字,已经整整24年了,至今却没有一篇透明的文字。就如同这个浅夏的傍晚,当我把一些感觉托付给文字时,文字依然散漫游离,无法将太白概念化成一个明晰的定义。
身边的文友大都通文史,熟地理,书大美太白,表浓情挚爱,文华辞彩,绘声绘色,每每让人身心愉悦。而我常常笨拙,无从表白。有时候,一种情绪又无法抑制,便在夜里忽然起身开灯,写下几句肤浅的文字,来记录我对太白的某种感觉。这些感觉,如一串没有串起来的珠子,散落在我的文字里,若隐若现。
其实无需定义,百度对太白的注解一目了然。太白地处秦岭腹地,因秦岭主峰太白山在境内而赋名。它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北连秦川,南通巴蜀,资源充沛,物种丰富,既有黄土风情,又有江南秀色。“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至于文人雅士,早已在此泼墨山水,作诗吟赋,如此,太白便是久负盛名了。这是世人眼里的太白。
太白于我,是山,是水,是树,是草,山水生灵,亦真亦幻,难取也难舍。
小时候,在家乡的原野上翘首南望的情境至今难忘。“那是什么山,山上有人吗?”爷爷说,那是南山,可是座宝山啊……现在想来,爷爷说的“宝山”,或许是说秦岭无闲草,贫寒之人可以靠山吃山。漫山遍野的核桃毛栗山果子,足以让饥渴之人果腹。后来才知道,家乡人所说的南山,其实是特指太白的。
走进太白,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时节。那年春天,农科所后面的那道山坡上,不时会有一位独自徘徊的女孩。她漫无边际地张望着,她已经辨别不到家乡的方向……她无助地望着那些大大小小的山。前面是山,后面是山。蜿蜒陡折的山路,满眼封闭的物事,寂寥矮小的县城,无亲无故的疏离。山风的怒号,寒夜的恐惧,逃离?面对?春天了,山顶上竟还有没有融化的雪,她偷偷地抹着眼泪,但又倔强的不让人看见。她从山上看向天上,又从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得想,明天会好点的吧……
山桃花盛开的时候,她的眼神开始活泛,她开始悄悄地融入。她面带微笑认真地做事。她从容不迫地从水井里打水,再慢慢地提到顶楼……隔壁姐姐给她端来香喷喷的洋芋叉叉,她就隔三差五给姐姐的女女买些零食……她认识了一些面上含笑的人,她开始意识到,那山那城,便是她以后的依靠和着落,如同蝴蝶与花的追随一般,这是缘分里的注定……
很多年了,常常想起自己初来太白的那个春天,想起曾经忧郁怯懦的自己,便是常常感怀,感念太白给予一个外乡女子的所有。
一个闭塞的小城,历经了沧桑,蜕变成秦岭里的香格里拉。一个弱弱的女子,风雪兼程中,出脱成一个有所担负的女人。光阴里的情节流淌到内里的时候,你就无法再将它简单的概念化了,因为它已经是你血液的一部分,已经无从分割了。所有的委屈、疲惫、忧郁散落在文字里,随之又被笑颜、褒奖、豁达包裹起来,最后竟结聚成了一种能量。“真正的正能量,皆来自人生的负面经验。痛感体验既然无法避免,就将它转化成强烈的审美愉悦吧。”有一天,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就觉得说到心坎坎里了。
偶尔,也会站在翠矶山上俯视躺在山间盆地里的这座小城。那些大大小小延绵不绝的山峦,像似把小城围了一个圈,它们用尽量大的空间抵挡住了外面的拥挤。而这座小城,又用尽量小的空间隔绝了外面的空寂。从美学的角度,这一切就刚刚好,小城建筑群体的色调也是如此。你看,红色的屋瓦,橙黄的墙壁,这种暖浓的红橙黄,恰巧又被天上山上的蓝白绿巧妙调匀,便成了一城的优雅,一城的安然。每每这时,常常就对这座城动了情。
于太白,有多少人,历经了它的沧桑岁月?又有多少人,参与了它的华丽转身?还有多少人,依然守护着它的青山绿水?是多少人的奔赴和托举,才成全了这么一颗明珠。栖居在这里的人,赋予这方山水以诗意。而他们,也有足够的理由,来乐享这诗意里的浪漫。他们,改变了太白。太白,也改变了他们。
人这一生,一径长途,多有羁绊,爱在左,情在右,只要你恰巧走在它们中间,那就刚刚好。恍惚间,故乡出现了叠影,一个是岐山,一个是太白,一个给了我生命,一个给了我精神。
一生择一城,一城守一生。
作者简介:苏咏梅,网名素颜,云之恋。陕西岐山人,现居太白。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太白县作协理事。《太白文艺》编辑。
作者往期作品择选:
晨阳
老树
诗歌里的君子---诗人白麟印象
以文学的名义
瓷婚
从慌乱到悲壮的切换
我的庚子日志---过年过关
我的庚子日志---过一个热腾腾的年
写出人情味
迟到的人生
文学依然神圣
念
与婆婆的今生缘
西府姐姐
南山花已开(同题两篇)诵读:何颖
情绪女人诵读:支素琴
业余的,爱着
就让时光煮雨我们慢品岁月
与伊情未了
拜托,清风明月
喜欢的不妨远远的欣赏
工作
期愿,余生美丽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00后女孩的情书
给女儿的情书
我的老奶奶
旗袍
雪中行
雪之恋
郑重申明:本文由作者本人提供,并对此负责。图片除作者照片外,其他均来自网络。
主办单位:太白县作家协会
本期责任编辑:徐斌会
欢迎您踊跃投稿!(有在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ugea.com/ogll/32867.html